点击关注 关注我们吧~
三、观测误差
1、测站偏心误差(对中误差)
①产生原因:对中不准确,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,造成的对中误差。
②消减措施:要严格对中,尤其在短边测量时。
一般情况下,使用三脚架的对中误差,会因为仪器和人为的原因达到1-1.5mm,而使用观测墩可使对中误差控制在0.3mm以下,所以在精密测量中推荐使用观测墩等强制归心装置。
2、目标偏心误差
①产生原因:瞄准的目标位置偏离了实际的地面点,通常是由于棱镜杆(标志杆)立得不直,而瞄准的时候又没有瞄准目标杆的底部所造成。
②消减措施:目标杆要竖直,尽量瞄准杆的底部,测量前对目标杆进行精密的校正。
3、瞄准、读数等误差
①产生原因:人为因素,主要是测量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决定误差大小的。
②消减措施:仔细瞄准,消除视差,认真读数或改进读数方法,养成一个严谨正确的测量习惯,并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提供技术水平。
四、环境因素误差
1、温度误差
①产生原因:温度变化导致仪器热胀冷缩。
②消减措施:观测前将仪器置于稳定温度环境半个小时后再进行施测。夏季可以使用遮阳伞。
2、光照误差
①产生原因:直射光或反光干扰测距。
②消减措施:避免强光直射,使用遮光
罩或者遮阳伞。
3、大气压与气象条件
①产生原因:气压变化或雾霾影响视线。
②消减措施:结合气象数据修正,选择稳定天气观测。
4、其他环境因素
①产生原因:外界影响的因素很多,如土质松软,大风影响仪器的稳定,日晒,温度变化影响气泡的稳定,大气辐射影响目标成像的稳定,振动、水面等等。
②消减措施:稳定架设仪器,踩紧脚架。远离振动源,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测量,最好是阴天,无风的天气,高温强光下打伞。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